医院分诊叫号系统采购:避坑指南与实用技巧
一、采购前必避的 3 大 “隐形陷阱”
(一)“低价引流” 背后的套路
报价仅含 3 台基础叫号屏,新增 1 个诊室需加 1.5 万元
医保接口对接要额外付 5 万元,不然无法使用
一年后维护费涨至 3 万元(比市场价高 50%)
最终总成本达 25 万元,比正规报价还贵 5 万
(二)“功能堆砌” 的无用成本
AI 分诊对常见病的准确率仅 85%(人工分诊达 98%),反而增加复核工作量
全息导航需患者戴专用眼镜,老人小孩根本不会用,成了 “摆设”
这些功能让预算多花 30 万,使用率却不足 5%
(三)“售后承诺” 不落地
电话客服推给技术,技术说 “排期满了”
拖延 5 天才到场,期间只能人工叫号,投诉量激增
二、不同规模医院的 “精准选型公式”
医院类型 | 核心需求 | 预算范围 | 高性价比方案 |
社区医院 | 稳定叫号、适老化、低成本维护 | 15-30 万元 | 无线叫号终端 + 基础统计 + 3 年全包服务(含备件更换) |
县级医院 | 多科室分诊、HIS 对接、急诊优先 | 40-70 万元 | 模块化系统(先上线内科 / 外科,后期加儿科 / 妇产科) |
三甲医院 | 高并发、大数据分析、复杂场景适配 | 100-180 万元 | 定制化开发 + 本地服务器部署 + 7×24 小时驻场工程师 |
三、验证系统 “实战能力” 的 3 个方法
(一)现场压力测试
同时在 5 台终端取号、退号、改号
断开网络测试本地叫号功能
连续 2 小时高频次叫号(模拟高峰期)
合格标准:无卡顿、数据无错漏、操作流畅
(二)联系 “真实用户”
“系统最让人头疼的问题是什么?”
“售后响应速度是否如承诺?”
“如果重新选择,会推荐吗?”
(三)考察本地服务能力
在本市有实体服务点(如广州选天河 / 海珠,深圳选南山 / 福田)
工程师有 5 年以上医疗系统维护经验(能快速解决 HIS 对接问题)
备有常用备件(如叫号屏、主板),避免 “等件耽误时间”